实地范文

杜甫《江汉》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杜甫 江汉)

杜甫《江汉》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原文】:

江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注释】:

①这是杜甫晚年滞留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②此处运用了“老马识途”的典故。

【翻译】:我漂泊在江汉一带,思念故土却不能归,在茫茫天地之间,我只是一个迂腐的老儒。看着远浮天边的片云和孤悬暗夜的明月,我仿佛与云共远、与月同孤。我虽已年老体衰,时日无多,但一展抱负的雄心壮志依然存在;面对飒飒秋风,我觉得病情渐有好转。

【赏析】:这首诗是杜甫五十七岁时所作。大历三年(768)正月,杜甫离开夔州,辗转于湖北江陵、公安等地。此时的杜甫历经磨难,北归已无望,且生活日益困窘。长期漂泊无定的状况让杜甫感慨万千,于是他写下此诗。

第一联用自嘲的方式写出诗人滞留江汉的困境。“思归客”是说诗人想回乡而不能回,只得四处漂泊,浪迹天涯。其中包含着诗人的无限辛酸。

第二联是对眼前自然景物的描写。字面上写的是诗人所看到的片云和孤月,实际上是用它们暗喻诗人自己。诗人把内在的感情融入外在的景物当中,感慨自己虽然四处飘零,但对国家的忠心却依然像孤月般皎洁。

第三联运用借喻手法写出了诗人虽然身处逆境但依然壮心不已的精神状态。“落日”与“秋风”相对。前者是虚写,“暮年”,后者是实写。身处江汉,面对瑟瑟秋风,诗人不仅没有了往日的感伤情怀,反而产生了“病欲苏”的感觉。这种变化是诗人壮心不已的心态和积极用世的精神的反映。

尾联借用了老马识途的典故。诗人自比为“老马”,意在表明自己并非已经毫无用处。虽然年老多病,但他还有智慧可以用,仍能有所作为。

全诗使用委婉含蓄的手法,充分表现了诗人老而弥坚、壮心不已的心理状态。

【阅读训练】:

1、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4分)

2。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3.诗歌第二联情景交融,试结合具体内容进行赏析。(2分)

4。“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有老马,不必取长途。”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有异曲同工之妙,试从和情感两方面阐述其共同点。(4分)

5、清人仇兆鳌所撰《杜诗详注》一书中对《江汉》诗有这样一段评语:“中四句,情景混合入化。”请结合颔联的具体内容,赏析其“情景混合”的妙处。(4分)

6、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见。

二:

(1)“片云”和曹操的“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两句诗诗意一致。(2分)

(2)用一句话概括这首诗的主旨。(4分)

(3)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作的诗。人们认为诗中虽然流露出了漂泊思归之苦,但诗人孤忠仍存,壮心犹在,洋溢着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

(4)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5)判断题:以下哪一选项是正确的?(4分)

①“片云”和曹操的“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两句诗诗意一致。(2分)

②不同意。诗歌中的片云、孤月、落日、秋风、老马等意象传达出的是诗人一生漂泊的沧桑之感。诗的结尾两句更流露出一种报国无门的怨愤。

(6)③另抒己见:表现了诗人对国家的一片赤诚之心。(2分)“古来存老马”以“老马识途”中的老马自喻(1分),表明自己力虽衰,而其智尚能为国所用(1分)。

(7)评分说明: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答“自强不息”要联系“落日心犹壮”,答“怨愤”要联系“不必取长途”。

本栏最新
全站最新